計畫概述
近年雖提供許多輔導資源給予廠商媒合,但如何針對現有工業區行政、產業人才及閒置(或歇業)土地、廠辦等再新生的問題進行解決,是長久必須滾動式檢討的問題,加上避免今年全國國土計畫上路後,針對工業區供需媒合機制將進行檢討,避免養地行為導致土地價格上漲,使得有意願設廠之廠商不易取得合適區位,囿於老舊工業區土地私有化,僅能以輔導、媒合方式促進閒置土地釋出,形成既有工業區供需失衡問題持續存在,再者往往需新開發土地在環評過程中,也常被質疑工業區已開發土地使用不夠強化。
因此本研究企圖結合局內現有資源。如每年的工業區人培案(提升資訊管理能力)、產業人才辦公室(工研院了解產業人才需求變動)及法規辦法檢討等進行研究,嘗試建立工業區產業空間知識動態循環檢討機制,及配合106年行政院預定修正產創條例,其修正強調要是工業區土地閒置3年以上,且通知地主後2年未改善,將罰款土地公告現值10%以下,再未改善就可強制拍賣之政策方向。
預期產出效益為配合現有上位產業政策對於土地使用調整的想法,希望建立每年檢討機制,促進工業區土地透過更新或再生,能夠吸引支援生產產業或知識密集服務業等進駐,雖然103年已有做過類似的研究,該計畫名稱為產業用地規劃與活化策略之研究,但本研究中心並非一直圍繞在現有優勢產業上,而是如何營造新興知識產業需要及吸引人才的環境,由內外部定期檢討做起,以強化工業區土地使用效能,及加強與周便產學資源之聯結。
因此本研究企圖結合局內現有資源。如每年的工業區人培案(提升資訊管理能力)、產業人才辦公室(工研院了解產業人才需求變動)及法規辦法檢討等進行研究,嘗試建立工業區產業空間知識動態循環檢討機制,及配合106年行政院預定修正產創條例,其修正強調要是工業區土地閒置3年以上,且通知地主後2年未改善,將罰款土地公告現值10%以下,再未改善就可強制拍賣之政策方向。
預期產出效益為配合現有上位產業政策對於土地使用調整的想法,希望建立每年檢討機制,促進工業區土地透過更新或再生,能夠吸引支援生產產業或知識密集服務業等進駐,雖然103年已有做過類似的研究,該計畫名稱為產業用地規劃與活化策略之研究,但本研究中心並非一直圍繞在現有優勢產業上,而是如何營造新興知識產業需要及吸引人才的環境,由內外部定期檢討做起,以強化工業區土地使用效能,及加強與周便產學資源之聯結。
計畫執行重點
提升工業區服務中心服務機能
建構人才資料庫監控機制
- 確認工業區土地使用現況(含閒置用地):透過服務中心協助,現況調查工業區土地與廠商使用情形,避免工業區土地逐漸降低使用強度。
- 工業區產業引進類別與設廠面積需求:強化各產業與相關產業的關聯度,定期監控及調查區內廠商投資動態,協助建立合作機制,或準確預估設廠需求。
- 推動循環園區或友善園區的建立:民眾對於工業區帶有汙染的負面觀感,但各工業區發展情形有所不同,建立起不同循環園區規範,降低對於園區開發的排斥感。
建構人才資料庫監控機制
- 工業區人才需求變動現況:應該準確掌握區內廠商人才供需情形,避免同性質人才排擠效應出現,以服務中心為媒介,協助廠商解決人才需求。
- 工業區與鄰近人才培訓學校機構鏈結情形:區內廠商與學校連結雖然建立多年,但往往效果有限,且廠商透過產學合作中訓練之人力,往往是否滿足廠商及學校所預期常常被打問號,因此嘗試建立規範機制,達到真正的產學訓合一之目標。